金秋藏佳釀,窖外桂花香。陳釀序幕起,祝福壇里藏。“哐——”一聲鑼響,現場安靜,二人從幕后轉出,肩扛橫木,抬一陶壇,置于案上,解綁紅布裹頭,揭開壇口泥封,一股酒香溢出,頃刻間滿室生香。
案桌前,陜西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漢中市文聯原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及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王蓬先生,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同谷書畫院院長楊立強先生和陜西黃官酒業董事長宋偉三人,端著土陶碗,取酒、聞香、查色。
“來,我們大家同飲碗中美酒,共敘黃官新篇。”宋偉發出倡議后,三人相顧一笑,端起色如琥珀的陳釀黃酒,一飲而盡。
9月24日上午,陜西黃官酒業首屆封壇儀式在漢中黃官鎮黃關酒廠光陰酒窖舉行,王蓬、楊立強等三十余位陜甘兩省文化學者、作家、藝術家受邀參加儀式。
黃官酒業前身為始于1368年的黃官釀酒坊,自1986年建廠以來,就以“5000年薪火相傳中國酒釀制技藝”為己任,傳承古鎮數千年前的釀酒工藝,立冬投料,后熟階段灌入陶壇,人釀一半30天,天釀一半270天,讓酒液在300個日夜里,經過日曬、風吹、雨淋,吸飽日月精華后,存入放置于桂花林中的千斤陶缸中陳釀,在歲月中留香。
黃關黃酒發酵后,壓榨出酒液,經層層過濾,晶瑩剔透,純潔無瑕,存入大缸,成為原漿基酒,隨時間推移,酒中糖分、蛋白質與氨基酸不斷發生“褐變反應”,酒會逐步呈淺黃、金黃、琥珀、褐色,最后直至黑色。“放得越久,酒就越好。”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儀式現場,象征性地開酒迎賓、主客酬答后,黃關酒廠啟動封壇,操作人員裝壇、倒酒、填滿、加封、蓋布、扎繩,每個環節一絲不茍,古意盎然。
隨后,跟隨主持人提示,眾人目光轉向現場一角,一只陶制大缸映入視線。缸高1.4米,胸徑0.95米,通體上釉,泛著土黃 色 光,內貯千斤原漿黃酒,已經事先“封壇”。
“黃酒,是我們中華文化的重要傳承,而文人墨客又是文化繁榮的中堅力量,二者天生契合。希望各位老師在我們千斤大缸上簽名、落款,讓這缸黃酒原漿經過文采加持,成為酒窖珍貴典藏。”宋偉致辭邀請。
眾人移步上前。王蓬、楊立強先生起頭簽名落款后,谷勇、劉清河、楊建民、李青石、余成新、尤全生、王耀、王景元、王維賓、馬俊惠、王大中、王曉華、張遠智、田瑞龍、李明、王新瑛、唐秀寧、李振峰、冉志新等陜甘兩省文化人士圍繞大缸,搦筆蘸墨,或題詩,或留言,或簽名,十余分鐘后,陶缸上留滿各家墨跡,氣象萬千,一改舊貌,與眾不同。按廠里安排,窖藏三年后開缸飲品。
“黃關中國酒,釀造東方美。”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瞻彼旱麓,清酒既載,黃流在中”的詩句,是對3000年前周文王等在南鄭漢山用黃官黃酒祭天的清晰記載。充分證明漢中特別是南鄭南酒的悠久歷史,也證明了漢中也是中國文化源頭之一。“我們想要復興真正的中國酒,讓中國黃酒以5000年中國主流酒水的身份,重回中國人的餐桌,讓人們‘快樂喝酒,健康生活’;以世界三大古老釀造酒之一的身份,向世界展現東方文化之美。”說起企業的使命與發展愿景,宋偉語氣堅定,抱負遠大。
當天,陜甘文化人士在黃關酒廠廠長朱建軍的引導、講解下,還參觀了復釀酒母車間、壓糟過濾車間、基酒庫、灌裝車間、研發實驗室、青龍古井、水塔等重要廠區。大家對黃酒古法復釀技藝與現代工藝化量產完美結合等黃關酒廠的“獨門絕技”,贊不絕口。
“‘黃關黃酒復釀技藝’通俗的來講,就是用酒釀酒,該技藝已被列入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為VIII-234。”“酒廠內的青龍井為南鄭區文物保護單位。”朱建軍介紹,目前黃關黃酒商標已榮獲“陜西省著名商標”,并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和“HACCP食品管理體系認證”。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