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在西安舉行。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胡和平主持會議。
華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省發改委主任張曉光作關于《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執行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十三五”前四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第14位。
前四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
報告指出,《綱要》提出的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結構升級、民生福祉、生態文明五大類33項指標中,提前完成、基本完成和可以完成的指標25項,占75.8%;完成有難度的有8項,全部為預期性指標,占24.2%?!毒V要》提出的創新驅動、推進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打贏脫貧攻堅戰、提升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等重大任務扎實推進。全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涉陜重大事項有效實施。
前四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5%,經濟總量躍居全國第14位。今年以來,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省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回升轉好態勢,上半年GDP增長-0.3%,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全年人均生產總值將超過1萬美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淘汰煤炭落后產能5800萬噸,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123.3%,壓減煉鐵產能160萬噸、粗鋼產能70萬噸,提前4年完成國家下達任務要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是2015年的2.5倍,能源化工總產值過萬億元,單晶硅產量居全球第一,水果產量穩居全國第二,服務業占比提高6個多百分點。
累計實現近300萬貧困人口脫貧
“三場攻堅戰”扎實推進。累計實現近3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5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摘帽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0.75%。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強力推進,空氣質量目標總體考核符合預期。金融機構違規業務存量連續三年“雙下降”,不良貸款率降至1.52%,低于全國0.6個百分點。
城鄉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城鎮化率接近60%。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森林覆蓋率達到45%左右,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21%。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累計新增就業人數將突破220萬人,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養老服務標準化體系逐步完善,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突破34.8張,居全國第一方陣?;A設施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西銀高鐵年內開通,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9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6300公里。
創新驅動力和開放不足制約發展
客觀審視,《綱要》實施中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產業結構偏重、新興產業規模偏小、創新驅動能力不強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占比超過全國產量5%的主要工業產品,集中在能源行業;科技成果在陜轉化率僅為30%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僅占生產總值的11%左右,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低于全國3.6個百分點,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低于全國水平7個多百分點。
開放不足仍是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全省進出口總量偏少且結構不盡合理,2019年進出口總額僅占全國的1.1%,居全國第22位。
區域發展協同性仍需增強。從企業主體來看,第四次經濟普查顯示陜南和陜北法人單位數五年分別下降2.8和1.6個百分點;從財政收入看,陜南三市僅占全省的4.3%;從經濟外向度看,關中地區招商引資和進出口總額占全省的90%以上。
全省經濟總體回升轉好
主要指標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7月28日,在省十三屆人大會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省發改委主任張曉光作關于陜西省2020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全省經濟總體回升轉好、結構質量向優、壓力依然巨大,主要指標繼續好于全國平均水平,上半年GDP同比下降0.3%,高于全國1.3個百分點。
報告指出,雖然總體向好,但壓力依然巨大。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持續下滑。政府投資項目建設資金保障困難,社會資本投資意愿不強,重大基建投資尚未形成有效銜接,占基礎設施投資52%的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下降14.3%,支撐帶動能力不強。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受市場需求低迷、石油價格低位震蕩、煤炭企業供需失衡等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連續5個月處于下降區間,部分企業出現價格倒掛,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28.4%,低于全國15.6個百分點。消費旅游恢復相對滯后。限上住宿業、餐飲業分別下降44.4%和33%,限額以上企業凈減少175家,一些品牌在陜銷售無法納入統計。文旅業受沖擊嚴重,接待境內外游客和旅游總收入分別下降63.2%、67.4%。
報告指出,下一階段,將全力以赴穩定經濟增長,加快推動“三個經濟”行動計劃,推動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由物流樞紐向貿易、產業樞紐轉變,西延、西十、西康高鐵三季度內開工,推進西安、延安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
上半年我省收支下降
7月28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舉行,省財政廳廳長丁云祥作關于陜西省2019年財政決算(草案)和2020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今年1-6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07.69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47%,下降15%;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94.1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51%,下降6.5%。全省收支下降主要是受疫情、經濟下行以及持續減稅降費、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6.29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41%,下降23.5%,主要是受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等影響,剔除這些因素,省級收入降幅基本與全省持平;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4.7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45.8%,下降2.5%。
我省第二批新增政府債券573.83億
主要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
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省財政廳廳長丁云祥作關于2020年第二批新增政府債券收支安排和預算調整方案(草案)的說明,據悉,我省今年第二批新增政府債券573.83億元,主要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
據了解,財政部下達我省2020年政府債務新增限額1089億元,除去外債限額11.17億元和預分配的化解中小銀行風險新增專項債券額度46億元后,今年我省可安排新增政府債券1031.83億元。今年第一批新增債券458億元已發行使用。第二批新增債券573.83億元,其中一般債券148.83億元、專項債券425億元,以及外債11.17億元(其中外國政府借款1.78億元、國際組織借款9.39億元)。
中央要求,今年新增債券資金依法用于公益性資本支出。按照中央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建議全省2020年新增一般債券主要用于異地扶貧搬遷、脫貧攻堅、污染防治、鄉村振興等沒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新增專項債券主要用于交通基礎設施、農林水、國家重大戰略、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市政及園區基礎設施、能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的公益性項目。
我省野生動物種類從20年前的604種增至791種
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陜西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認真落實“一決定一法一辦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省野生動物種群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種類由2000年的604種增加到現在的791種。其中朱鹮野外種群由1981年的7只發展到目前的2800余只,大熊貓野外種群由273只增加到345只。朱鹮、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林麝、金錢豹被譽為新的“秦嶺六寶”。
省政府及有關部門以城鄉結合部、公路沿線餐飲店、集貿市場、重要生產企業為重點,開展“雷霆”“清網”等系列專項行動,有效遏制了亂捕亂獵濫食和走私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的違法犯罪勢頭。2019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偵辦野生動物犯罪案件34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31人,查獲國家二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制品498只(件),繳獲套、夾、網等獵捕工具5651件。全省法院受理涉及破壞野生動物犯罪案件378件,結審326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封控隔離了野生動物繁育場所及其棲息地,暫停了所有野生動物相關活動和行政許可,堅持疫源疫病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確保相關防控措施落實。省政府派出5個檢查組,對全省8市30余個縣區開展督導檢查,嚴厲打擊濫捕亂獵、私偷販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等違法犯罪行為。
報告指出,《決定》第7條對做好禁食野生動物后的補償工作作出規定,目前我省還未出臺相關政策,導致19萬頭(只)野生動物、300余家人工繁育養殖戶處于“養不起、不能賣、殺不成、放不出”的狀態。建議盡快出臺補償政策和辦法,堅決摒棄簡單的、盲目的“一刀切”“一關了之”“一殺了之”,客觀具體分析對待,妥善處理,依法依規解決好受影響養殖戶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