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連廊代替破損廊道、瀝青路面鋪設到邊邊角角、立體停車庫助力解決“停車難”、各類健身設施成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近年來,我市持續推進城市有機更新,著力提升城市基礎配套設施水平和老舊城區面貌,曾被視為城市衰老符號的老舊小區,正逐步煥發著新生,讓老百姓享受到更溫暖、美好的人居環境。
應改盡改 一個不落讓更多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平整筆直的道路、煥新升級的花園……走進漢臺區東城世紀園小區,優美的環境讓人眼前一亮。
“別看現在小區環境漂亮,以前小區排水系統不好,地面容易積水,居民意見可大了。”談起改造故事,該小區物業管理員陳麗頗為感慨。
東城世紀園小區于2022年7月開始實施改造,除了粉飾樓面、綠化亮化等“標準動作”外,還將居民反映的雨污管道改造及路面鋪設納入改造重點項目,徹底解決了大家的“煩心事”。
“這個小區建成時間不長,最初并未納入改造計劃,但是由于設施損壞較多,群眾意見很大,引發過多次上訪。”漢臺區舊改辦葉子健說,“經過多次協商和實地調研,我們最終把該小區納入改造計劃,并聚焦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造,雖然花錢不多,但群眾很滿意。”
為確保此類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市舊改辦對全市的老舊小區進行了全面摸底,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結合建成年代、群眾改造意愿等情況進行優先程度排序,科學編制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十四五”規劃、三年計劃、年度計劃,按計劃、分步驟推動舊改項目實施。
老舊小區改造回應著老百姓的期待,承載著居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一棟棟改造后的房屋,也是每個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港灣。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市共實施改造(含正在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815個4509棟樓,惠及13.86萬戶35.6萬城鎮居民(估算)。其中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改造小區數分別占比全省34.26%和27.33%,改造量居全省第1。
財政局東風小區
改造前
改造后
“房子新了、設施多了、服務好了,我們住著更幸福了!”家住勉縣人造板廠家屬樓小區的陳先生說起小區的變化贊不絕口。與漢臺區東城世紀園小區不同的是,這個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不僅年久失修,還因分房、換房、合戶、分戶等問題衍生出的矛盾層出不窮,改造難度極大。
敲開敲不開的門、感動松不開的口,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通過該縣舊改辦工作人員反復上門的耐心工作,終于做通了大部分居民的工作。
勉縣農技中心住宅樓
改造前
改造后
安裝天然氣管線、加裝外掛式電梯、配建停車場、建立小區活動中心……半年的改造工程順利完工,贏得了群眾對黨和政府滿意的心聲。
“‘改得多、改得快、改得好、治得好、群眾住得好’是我們的工作目標,也是我們舊改人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不懈追求。”市舊改辦張仕銳表示,“今年還剩的改造任務也在高質量推進中,要讓舊改真正改到群眾心坎上。”
統籌協調 讓利于民
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
“你們入戶費再降一點,我們多補一點,群眾就能少掏點。”
“沒必要都去鋪設網線嘛,你們幾家商量下,可以四網合一,費用我們出,不讓群眾掏錢。”
……
洋縣城東小區改造后?
2021年5月,在每月一次的洋縣老舊小區改造工作聯席會議上,該縣舊改辦工作人員正與參會的天然氣、自來水、電信網絡等公司協商著費用問題。在得到與會企業的滿意答復后,經過十幾次修改的《洋縣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群眾出資比例方案》最終通過并執行。
根據方案,該縣老舊小區改造范圍內的住戶天然氣入戶費用僅需1000元,自來水改造和通信網絡改造不收取群眾費用,不夠的部分統一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基礎設施配套予以補貼支付。
去年7月,該縣青年路社區完成改造工程,除了外立面的翻新外,天然氣入戶、自來水一戶一表更換、路燈和樓棟燈的更新等工程,更讓小區居民的生活方便了很多。社區支部書記李晨算了筆賬:“整個小區改造工程,政府投入了5700萬元,企業優惠了420萬元,居民戶均費用不到1500元,大家當然高興了!”
而這,只是全市積極推進水電氣訊等專營單位大幅度讓利與舊改工作的縮影。
漢臺區與漢中國中自來水公司、陜西津濱新能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協商,自來水改造戶均費用下降1000元,天然氣入戶改造戶均費用下降1100元。
城固縣對水、電、氣、通訊等專營管線改造項目定價進行捆綁打包談判,采取政策資金補、專營企業讓、業主籌一點方式,戶均整體費用下降3000多元。
城固縣教師小區
01改造前
02改造后
寧強縣明確改造資金籌集政策:室外雨污管網由政府出資,自來水改造居民出資1500元,弱電和強電改造均不需要居民出資。
“全市老舊小區改造資金主要來自上級支持,在資金不那么充裕的情況下,如何能‘花小錢辦大事’,甚至‘不花錢也能辦大事’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從2019年以來,一直參與舊改工作的殷苗表示,“目前,多數縣區通過政府出資、社會融資、群眾出資、企業協商讓利等方式,大力支持老舊小區管線改造工作。”
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市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落實水電氣訊專營單位讓利1.3億元,產權單位及居民出資0.41億元,解決水電氣訊等重點部位改造,2022年度我市舊改水電氣訊等專營單位讓利和產權單位及居民出資額度2項指標排名全省首位。
全民參與 共建共享徹底解決“前改后亂”問題
每天晚上,漢臺區明珠小區總會出現一支志愿巡防隊,他們走訪商戶、提醒居民重視消防安全、排查井蓋等基礎設施隱患,為街坊鄰居點亮“平安燈”。
“我們不能坐等政府改造,自己也要動起來,出主意、想辦法,珍惜機會把小區徹底改造好。”作為第一批老舊小區改造的先行者,明珠小區在改造之初就廣泛發動居民參與。
從上門征求意見到集體討論方案,從提出具體需求到考慮整體風貌,從督促施工進度到提出治理意見……在明珠小區居民們的積極參與下,改造工程提前1個月完工,不但徹底解決了臟亂差和亂搭亂建問題,新選出來的物業認真負責,當年就實現了物業費結余。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我們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后怎么管,均由居民商量著定,缺什么就補什么,群眾當然會支持。”小區黨支部書記邱洋說,“后來,我們小區的黨員自發組建了志愿服務隊,義務開展巡防、宣傳、幫助孤寡老人等活動,小區從‘一盤沙’變成了‘一家人’。”
老舊小區要建好、改好,更要管好。在全市老舊小區改造中,各級工作人員都擺正位置,真正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將民主協商貫穿于改造全過程,不斷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調動群眾參與小區改造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使改造項目接地氣、切民生。
此外,為更好地探索老舊小區的長效管理機制,我市還探索建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位一體”的小區管理服務體制,推行“物業+”、社區紅色物業等形式,引導居民協商確定改造后小區的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及業主議事規則,共同維護改造成果,防止“前改后亂”,堅持做到“一次改,長久管”。
“現如今,漢臺區的‘3+3+3’紅色物業管理服務模式、勉縣‘家庭教育工作室’方法、西鄉縣的公開信制度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張仕銳表示,“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這一契機,將多元化服務功能植入,形成以居民需求為主體,政府、物業公司、群眾團體、社會力量等參與的共投、共建、共管、共享新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679個小區成立黨組織,998個小區成立業主自治組織,859個小區實現物業管理,基層管治進一步加強。2個縣(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經驗做法、3個改造項目被住建部列入可復制可推廣機制清單和聯系點項目。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