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國綠色時報》2版刊文《陜西漢中漢江濕地水清林翠朱鹮翩躚》,報道了漢中如何扎實推進漢江濕地保護,從而使天漢濕地公園成為市民“幸福園”。
全文如下↓↓
初夏時節,漫步在陜西省漢中市漢江濕地,水清林翠、微風陣陣,令人流連忘返。
朱鹮種群實現復壯?!?strong data-fontsize="18">田孟智 攝
2023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地處漢江漢中城區段的天漢濕地公園,稱贊這里是市民“幸福園”。他強調,漢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匯集區和供給地,保護好這一區域的濕地資源責任重大、意義深遠。生態公園建設要順應自然,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促進生態保護同生產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
陜西省漢中市境內漢江流域有濕地296.76平方公里,占全市濕地總面積的75.56%。近一年來,陜西省漢中市把濕地保護納入市委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和美麗漢中建設重點任務,廣泛宣傳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強化日常巡查監管,積極劃建自然保護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活動,不斷優化提升濕地生態質量,推動實現國家林草局朱鹮保護研究中心在此設立,建設環境優美、綠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步伐堅定。
圍繞漢江流域濕地和水源地水質保護,漢中先后制定出臺了《漢中市漢江水質保護條例》《漢中市濕地保護管理暫行辦法》等法規政策,著力破解跨區域濕地保護寬嚴不一、協同不足等問題,保證漢江流域濕地保護目標、執法監管的一致性,為推動濕地保護跨區域協同聯動、多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合執法等工作提供法律支撐,全面構建了多部門協同推進、齊抓共管大保護的工作格局。
漢中市持續提升社會各界濕地保護意識,結合“世界濕地日”等主題活動,廣泛宣傳法律法規和科普知識。2023年以來,全市印制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法律讀本6萬本、懸掛橫幅和布設宣傳牌等616幅(面)、宣傳資料30萬余份、發送宣傳短信50萬余條,在漢江濕地沿岸設立固定宣傳牌136面,讓社會公眾了解濕地、接觸濕地和關注濕地,增強了社會公眾自覺參與濕地保護的行動自覺。
長期以來,漢中將漢江濕地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按照“政府區塊管理、部門聯合執法、社會全程監督”的工作思路,扎實推進漢江濕地保護。
把濕地保護各項工作融入林長管理范圍,設置市縣鎮村四級林長4334名、聘請生態護林員8776名,將濕地保護巡查監管落實到地塊人頭。加強河流和庫塘濕地保護,設立四級河湖長2573名、護河員1277名、義務監督員132名,層層壓實河湖管理保護責任。公安、林業、水利等部門協調聯動,持續打擊違法采砂、隨意改變濕地用途、非法占用濕地、排放不達標污水等違法行為,以“綠盾”專項行動為契機,持續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點位摸排整改工作。
濕地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優化,珍稀水禽種群數量、分布范圍得到恢復擴散。漢江濕地處處呈現種興族旺新氣象,過去難得一見的中華秋沙鴨、卷羽鵜鶘等頻繁出現,曾一度瀕臨滅絕的朱鹮在漢中成功實現種群復壯。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源頭城市,漢中緊盯水源地水質安全,堅持從源頭到出境,整體性保護漢江濕地。在漢江流域劃建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6處,實現漢江濕地(漢中段)干流除中心城區外的自然保護區全覆蓋,受保護濕地面積達144.87平方千米,占流域濕地面積的48.82%。著力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建成污水處理廠12座,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日均38.28萬噸。在漢江流域布設水質監測斷面44個,采取手工監測和自動監測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漢江濕地水質監測預警體系。
制定《漢中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嚴格落實企業糞污治理主體責任,推廣應用有機肥替代、綠肥種植和測土配方施肥,著力減少農業面源污染。2023年,漢中優良水體占比100%,漢江濕地出境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全國第五,濕地水環境質量在全國339個地級市中位列第24名。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