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去大醫院看病
不少人都犯怵:
掛不上的號、做不完的檢查
排不到頭的隊
……
看病不容易,可如果你懂點“看病技巧”
可以讓你大大提高看病效率
↓↓↓
人的身體是有自我修復能力的,但是有些疾病是不能硬扛著的,到底哪些病需要去醫院?
1. 器官的功能受損
眼睛的功能是用來看東西的,突然看不見了,應該馬上看醫生。同理,突然聽不見了,四肢運動突然出現障礙……等等,這些器官受損的問題,需要立即就診。
疼痛是身體發出的火警,不要去挑戰疼痛。如果遇到不能忍受的疼痛,應該盡快就診。比如腹痛、胸痛、眼痛。
老毛病了,忍忍就過去了——大部分的癌癥就是這樣度過了無人騷擾的早期。對于反復出現的不適,應該認真注意誘發的原因、緩解的方式。
大夫可能已經告訴你這個病沒什么,過幾天自己就能好,開始的時候,感覺也是一天比一天好,可是今天突然惡化了,那么最好再去醫院查一下。
急診的設置是為了使病人在短時間內脫離危險,因此配備的藥品都是應急的、速效的,配備的檢查手段也是基本的,能夠快速做出判斷的。
所以,如果你得的是不那么緊急的病,甚至是慢性病,其實在急診,并不會得到最好的診斷效果。
所以一般的疾病,最好是去門診就診,對于突發的重大疾病建議去急診就診。
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上午,這個時間點只能用人海茫茫來形容。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盡量少在星期一上午看病。
通常來說上午看病的人多,下午少,周一多,周五少。到了周五的下午,基本看病的人就很少了。
刮風下雨是看病的最佳時機,雨越大,人越少。
癥狀 |
科室 |
|
1 |
頭痛頭暈 |
心內科、神經內科 |
2 |
用眼過度時,會頭暈 |
眼科 |
3 |
外傷導致頭痛 |
神經外科 |
4 |
胸悶胸痛 |
心內科 |
5 |
呼吸困難 |
呼吸內科、心內科 |
6 |
咳嗽、咳痰、咯血 |
呼吸內科 |
7 |
腹部疼痛,按著會緩解 |
消化內科 |
8 |
腹部疼痛,拒絕按壓腹部 |
普外科 |
9 |
大便有血,鮮紅色 |
普外科 |
10 |
大便有血,呈暗紅色或者黑色 |
消化內科 |
11 |
腰腹疼痛伴有小便異常 |
泌尿外科 |
12 |
腹痛伴有腹瀉 |
感染科 |
13 |
嘔吐,伴全腹痛 |
普外科 |
14 |
嘔吐,伴嘔血黑便 |
消化內科 |
15 |
關節痛,兩側關節同時發作,休息后加重 |
風濕免疫科 |
16 |
關節痛,僅某一關節腫、疼 |
骨科 |
17 |
關節痛、腰腿痛 |
脊柱外科 |
18 |
小便異常,有血尿 |
泌尿外科、腎內科 |
19 |
小便異常,尿頻尿急尿痛 |
腎內科 |
20 |
小便異常,尿少伴浮腫 |
腎內科 |
21 |
小便異常,尿少伴腰痛 |
泌尿外科 |
22 |
發熱,伴咳嗽、咳痰、胸痛 |
呼吸內科 |
23 |
發熱,伴腹瀉、腹脹、腹痛 |
感染科 |
24 |
發熱,伴頭痛、惡心、神志改變 |
神經內科 |
25 |
發熱,伴關節疼痛 |
風濕免疫科 |
26 |
臉浮腫為主,尿少 |
腎內科 |
27 |
浮腫,腹脹為主,伴黃疸 |
消化內科 |
28 |
浮腫,下肢腫脹為主,伴有氣促 |
心內科 |
29 |
浮腫,怕冷、嗜睡、脫發 |
內分泌科 |
30 |
體重減輕、伴有多尿、多飲、多食 |
內分泌科 |
31 |
體重減輕、伴有怕熱、多汗、急躁 |
內分泌科 |
32 |
體重減輕、厭食、大便異常 |
消化內科 |
33 |
貧血癥狀,伴有腹部不適、黑便 |
消化內科 |
34 |
貧血癥狀,伴黃疸,濃茶樣尿 |
血液內科 |
35 |
貧血癥狀,伴發熱,全身出血征像 |
血液內科 |
36 |
睡不著、睡不香 |
神經內科、睡眠中心、心理科 |
37 |
壓力大、焦慮 |
精神心理科 |
38 |
皮膚瘙癢、出紅疹 |
變態反應科、皮膚科 |
39 |
打呼嚕,偶爾會暫停2-3秒,或突然被憋醒 |
呼吸科、耳鼻喉科 |
40 |
乳房疼痛 |
乳腺專科、普外科 |
41 |
下墜腹痛,陰道出血 |
婦科 |
42 |
男性生殖問題、勃起障礙等 |
男科 |
43 |
牙疼、蛀牙 |
口腔科 |
44 |
牙疼,伴有臉疼、鼻塞等情況 |
耳鼻喉科 |
1. 平均看病6分鐘
一般來講,每個患者醫生平均看時間大概在6-8分鐘。因此,看病前一定要想好如何與醫生溝通。
除非是在精神科或者心理門診,否則請您盡可能陳述事實:
如下是事實陳述:“我眼睛紅”,“我發燒最高到39度”,“我嗓子疼”
如下是判斷陳述:“我眼睛發炎了”,“我發燒很高”,“我上火了”
如果您有數字能夠描述您的病情,請盡可能告訴醫生數字。比如,“這個星期我的血糖最高到過13”,但如果您僅僅說“這個星期我的血糖很高”,那得看您跟誰比了。對于醫生的提問,特別是有“多少”這樣的關鍵詞的提問,請盡量以數字回答。
最后
希望每個人都健健康康
如果不小心生病
記得查看這份錦囊!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