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西鄉縣文物廣電局接群眾電話報告,稱他們在白勉峽集鎮附近河道治理施工現場挖出一石制頭像。
接到電話后,縣文廣局立即安排專人保持聯系。白勉峽鎮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立即會同鎮派出所民警妥善處置該石頭像。當天,白勉峽社區居民胡世平恐石頭像被帶出縣境,一直看守至鎮上干部、派出所民警趕赴現場。
頒發榮譽證書,(頭戴安全帽者為陳圣多)
與白勉峽鎮進行交接
10月18日,縣文廣局相關負責人立即趕赴施工現場,查看石頭像出土現場,為第一時間提供線索的施工人員陳圣多頒發了榮譽證書。經與白勉峽鎮、社區主要負責人協商,同意將該石頭像交由縣博物館保存,并進行了現場交接。縣文廣局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22修訂版)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以及遺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以外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海域內起源于中國和起源國不明的文物,屬于國家所有。” 及第十五條:“對有下列事跡的組織或者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之第四款“發現文物及時報告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等規定做出以上舉動。據白勉峽鎮當地群眾反映,歷史上該鎮境內宗教祭拜場所眾多,該石頭像極有可能系上世紀歷史六十年代破“四舊”,拆毀附近的廟宇時,流落河道內的廟內神像頭。白勉峽鎮系古荔枝道沿線重要集鎮,歷史上是去往石泉、寧陜等地,連接子午道的重要經行之處,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鏵爐古棧道遺址等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石頭像考證
石頭像正面、側面照
該石頭像約為真人頭像2倍大,重達35—40kg,要抱起頭像很費一番力氣。
該石頭像是什么年代的,系何物?我們聯系了陜西省文物鑒定中心王宏老師:“這是一尊佛像,頭上螺紋狀發髻,稱螺發,系釋迦牟尼造像該有的發型。”該頭像面部飽滿:大臉盤,大鼻頭,大眼睛,應為明代造像:“明代造像頗有唐代遺風。”王宏老師告訴我們,該石頭像面部一邊凹陷,或是刻鑿本身就如此。畢竟是民間造像,不很規整,有缺陷也正常。正在縣內進行荔枝道考古調查的重慶考古院領隊盧烈炎聯系專家后,又認為應該是唐宋時期造像:“因為只有頭像,沒有身體等其他構件及參照,也不能很確定。”盧烈炎說,還是以陜西省專家鑒定意見為主。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