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發現,在我市九縣兩區大街小巷,“愛心驛站”數量越來越多,成為戶外勞動者休息、調整的“港灣”,充滿著家的溫暖。
入冬后,天氣降溫幅度明顯,凜冽的風吹在臉上冷颼颼的。環衛工人王秋花從凌晨5時開始上路,7時30分左右完成先期的清掃。此時的她,出了一身汗,肚子也有點餓。拿上頭天晚上準備的早餐餅子,拍拍身上的灰塵,她走進漢臺區南一環路附近的一家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手機掃碼進入室內,她拿起水壺燒熱水,把餅子放進微波爐加熱,一口餅子一口熱水,開啟了忙碌的一天。
“有了這個驛站,對于我們這些戶外勞動者來說,真是太方便了。冬暖夏涼不說,有時候忘記帶雨具了,就在這里避雨歇腳,感覺像在自己家一樣溫暖。”記者正與王秋花攀談了解情況時,美團配送員陳龍走進了愛心驛站。將手機插好充上電,他又拿起醫藥箱里的棉簽、碘伏、創可貼,處理了一下不小心刮傷的手指。“我每天跑單八個小時左右,手機耗電特別快,接單的間隙,手機小程序搜索一下哪里有愛心驛站,就來驛站喝口水,給手機充電,真的很方便。”陳龍休息片刻后,又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
近年來,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群體數量越來越大,為市民帶來生活便利,守護了“人間煙火”。“守護和關愛,需要雙向奔赴。風里來雨里去的外賣員,購物節到來時連軸轉的快遞員,深夜還在跑車的網約車司機……這些奮斗路上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需要我們全社會給予更多關愛,用心用情為他們排憂解難。”區財政局黨組成員、非稅局局長郭強說。
在漢中火車站附近的愛心驛站,記者環視其內部發現,雖是“小空間”,卻能提供“大便利”。干凈整潔的房間里精心配備各種公共服務設施,如電視機、飲水機、微波爐、報刊欄、空調等。此外,驛站里還設置了充電設備、免費Wi-Fi等通信設施,滿足了戶外勞動者們通訊及信息獲取的需求。設有閱讀角,放置了各類書籍和報刊,豐富了戶外勞動者的文化生活。
“我們這個站點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在漢中火車站附近,可以說是人流量最大的一個站點。因此,為更好服務群眾,我們將這里打造成了24小時服務站點。”國家稅務總局漢中經濟技術開發區稅務局副局長李銳說,該站點去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今年8月進行了改造升級,門禁升級為人臉識別,既能保證安全,又提供了舒適的環境。經初步統計,日均30余人次來此休息。“渴了能喝水、熱了能乘涼、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傷了能急救”,一個個“小站點”,成了戶外勞動者的溫馨港灣,也收獲了社會各界的點贊。
在漢臺區鐘樓愛心驛站,市總工會生產保護部部長付海清向記者介紹,為提升城市溫度,彰顯擔當作為,市總工會響應市委、市政府號召,堅持“工會主導、部門聯合、職工主體、社會參與”的管理模式,通過結對共建、共駐共建等方式整合各方資源,在全市九縣兩區主次干道每500至1000米精心設置288座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基本達到“15分鐘服務圈”,為戶外勞動者提供駐足休息、納涼避暑、飲水用餐等服務。目前,均投入使用。百度、高德地圖站點上圖工作也已經完成,通過職工之家APP,即可找到身邊最近的愛心驛站。
近年來,我市探索“工會驛站+”多元賦能的模式,在工會驛站常規服務功能基礎上,推動思想政治引領、爭議簡易調解、勞動法律監督、法律宣傳援助及文體休閑活動等服務向驛站延伸,利用數字化手段,打造24小時智能(智慧)工會驛站,在有條件的地方增加停車、充電等功能,推動更多工會驛站服務出圈。今年以來,累計在168個工會驛站提供法律宣傳援助服務。目前有9個驛站成為全國愛心驛站,這些驛站在服務質量和設施配備方面得到群眾高度認可。
記者手記:
愛心驛站是一個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溫馨港灣。一杯熱水、一把椅子、一個充電器……看似微不足道,但是通過愛心驛站把“溫暖”送進每一名戶外勞動者的心坎,傳遞了“尊重、關愛、理解、服務”廣大勞動者的社會正能量。為了更好服務市民群眾,愛心驛站可以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引進更多優質資源和服務,切實把對勞動者的關心落到實處,更好地為勞動者提供幫助和支持,讓愛心傳遞到社會每一個角落。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