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張富清在家里看書學習的資料照片(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12月20日23時15分,戰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北武漢去世,享年97歲。70多年前,張富清從陜西洋縣馬暢鎮雙廟村出發,走上了革命道路。在解放戰爭中,他成為一名立下赫赫戰功的戰斗英雄。立功證書上的4次戰功,全部是在渭南取得的。
當張富清深藏功名60余載,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事跡被發現后,本報于2019年推出了《生死鑒忠誠 白首證初心——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陜籍老英雄張富清》等一系列重點稿件。張富清也通過本報寄語家鄉人民:我是陜西人,就要為陜西爭光,要為陜西爭榮譽,我絕不會給陜西丟人。為了緬懷老英雄,本報今日梳理既往報道,與讀者一起追尋張富清的英雄足跡,再次感悟他為革命理想奮斗不息的精神世界。
在戰爭年代,他保家衛國,浴血奮戰,屢屢以突擊隊員的身份,為后來者打通勝利的通道;
在和平年代,他建設家園,默默奉獻,日夜以人民公仆的身份,為老百姓打開致富的通道。
老英雄張富清60余載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
老英雄張富清,出生在洋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45年,抗日戰爭剛剛勝利,內戰陰云又籠罩在神州大地。同當時許多的農村家庭一樣,張富清一家,艱難度日。
父親因病早逝,大哥在饑荒中夭折,張富清也因為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身體瘦弱,成年的二哥成了家中的頂梁柱。
那一年,家里唯一的壯勞力二哥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在外當長工的張富清用自己換回二哥。后來他被迫加入國民黨軍隊,因為瘦弱被派去做各種雜役。
1948年3月,張富清所在的國民黨部隊,在瓦子街戰役中戰敗。那是張富清第一次接觸解放軍,眼前所見,讓他頗感驚訝: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過之處秋毫無犯。同志之間團結和睦,戰友之間親如兄弟,很仁義、很規矩,從不隨便拿老百姓東西。被“解放”的他沒有領遣散費,而是主動要求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
入伍后,張富清對“為勞苦大眾謀利益”的解放軍有了更多認知。“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張富清暗下決心。
張富清立功證書上的4次戰功,全部是在渭南取得的。
壺梯山戰役,便是張富清加入解放軍后參加的首次較大戰役。
1948年夏天,國民黨整編第36師進占馮原鎮,發現西北野戰軍主力后轉入防御。西北野戰軍派出5個縱隊11個旅共5萬人,于8月8日8時打響了壺梯山戰役,攻擊馮原鎮和梁周、劉家洼地區。
在戰友們的全力配合和火力掩護下,張富清迅速向敵人的暗堡靠近。
突然,一枚燃燒彈在他身邊炸開,但他沒有退縮,因為多耽擱一秒,就會有更多戰友倒下。張富清果斷從側面沖上暗堡,成功將其炸毀。而他,右手臂和胸部被燃燒彈燒傷,至今仍留有一片片疤痕。
在壺梯山戰役中,西北野戰軍共斃傷俘敵9079名,全殲了國民黨整編第36師。我軍503名戰士血染山巒,壯烈犧牲。擔任突擊組長的張富清,攻下了一個碉堡、消滅了兩名敵人、繳獲一挺機槍,榮立師一等功,獲師級戰斗英雄稱號。
不僅壺梯山戰役,自1948年3月參軍,8月入黨,張富清在永豐、東馬村、臨皋等戰斗中始終沖鋒在前。
特別是1948年11月,洛河東岸蒲城永豐的血戰,有力地配合了淮海戰役,為解放渭北、解放西安乃至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這場艱苦的戰役中,張富清所在的西北野戰軍英勇奮戰,取得勝利。張富清榮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
1948年12月,西北野戰軍第2縱隊在今天合陽縣黑池鎮的峪北村召開全縱隊英模代表大會。24歲的張富清和戰友們一起受到了王震將軍的嘉獎。
湖北來鳳。張富清人生的第二個戰場。
時間撥回到1955年。風華正茂的連職干部張富清從文化速成學校畢業后有多種選擇:或留在大城市,開創未來;或回陜西老家,以盡孝道。
然而當組織找他談話時,他當即決定響應黨的號召,去鄂西山區最偏遠、最困難的來鳳縣。1959年年初,張富清又被上級派到來鳳縣出了名的窮地方——三胡區任副區長。在三胡區工作的日子里,張富清依舊是那個帶頭的黨員。白天,他和社員一起下地干農活;晚上,他給群眾講黨的政策。等大家都睡了,他還在院子里打掃衛生……
張富清很快在三胡區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帶頭作用。三胡區的糧食產量也在這樣的干勁帶動下,迅速攀升。三胡區當年就按時完成了為國家供糧、為百姓存糧的任務。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從糧食局到三胡區,到卯洞公社,再到外貿局、建設銀行……一路奔走,那一行行腳印、一滴滴汗水,見證著張富清的一次次選擇、一次次堅守。
退休多年,他依然堅持學習,每天讀書看報,身體允許時便會參加黨員主題活動……
“和我并肩作戰的戰友,有好多都不在了,他們的功勞、貢獻都比我大,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真正為黨和人民立下大功的人。比起犧牲的戰友來,我有什么功勞啊?!我有什么資格拿出這些軍功章顯擺啊?!”每次念及犧牲的戰友,抑制不住的思念,總會令他淚如雨下。這也是他深藏功名60余載的原因。
什么是初心本色?什么是使命擔當?張富清用一生給出了答案。
(記者 李艷 田錫超 董劍南整理)
英雄無言 本色人生
——追憶戰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
12月20日23時15分,戰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在武漢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97歲。
遠在陜西漢中的洋縣,山河肅穆,草木含悲。在洋縣馬暢鎮雙廟村的張富清舊居,紅色墻壁上的一行標語格外醒目——“作為共產黨員、革命軍人,越是艱險越要向前”,這是老英雄生前留下的話語。
與老英雄同村的漢中日報記者周陽說:“去年‘七一’前夕,我跟老英雄視頻連線,獲得了一段張老對家鄉充滿殷切期望的視頻。記得老爺子說想來看看,沒想到這竟成了永遠的遺憾!老英雄是雙廟村的驕傲,我們永遠懷念他!”
1948年8月,張富清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沒多久,永豐戰役打響,張富清申請做突擊連里的突擊隊員。在一次戰斗中,張富清的頭皮被一顆子彈擊中,血流不止。他顧不得疼痛,接著往前沖……
“當一次突擊隊員還能理解,每次都當,你為什么就不怕?”面對別人的疑問,張富清回答:“如果每個人都怕,都不愿意在困難面前沖鋒,那我們就換不來全中國的解放。”張富清在戰場上無懼犧牲、英勇向前。
新中國成立后,轉業時,張富清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也沒有回陜西老家。“當時國家號召我們去最艱苦、最缺干部的地方支援建設。”在武昌學習的張富清,得知湖北恩施地區生活水平、地理環境、交通條件很差,就選擇去了那里。“黨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張富清這樣說。
到恩施后,張富清聽說來鳳縣是這里最偏遠、最困難、最缺干部的地方,又提出到來鳳縣工作。三胡區的田地里留下過張富清勞作的身影;卯洞公社的第一條路上滴落過張富清的汗水……
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為民造福。但這些轟轟烈烈的事情,連同報功書和軍功章一起,都被他塵封在了歲月里,連兒女也不知情。
2018年年底,在退役軍人信息采集中,張富清隱藏半個多世紀的戰功重現在人們面前。他先后獲得“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共和國勛章”等榮譽稱號。從人民功臣到人民公仆,他將軍人的血性與忠誠,書寫在歷史長河中。
洋縣馬暢鎮雙廟村的孫新民是張富清的妻弟。12月21日一大早,他接到張富清大兒子張建國的電話,得知了姐夫去世的消息。“我們家里人知道消息后都特別難過。姐夫是一個深藏功名的英雄,我們為他感到驕傲。姐夫平易近人,生活樸素,非常隨和。我們已經買了動車票,趕去來鳳縣處理后續事宜。”孫新民說。
“上午我接到孫新民的電話,得知了這個消息。作為家鄉人,我們都十分悲痛。老英雄張富清是洋縣人民的驕傲。之前村委會和老英雄聯系一直很密切,每逢重大節日,我們都會和他的次子張健全聯系,給老英雄送去祝福。”雙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宏說。
李志宏手機里還保存著去年6月26日張富清給家鄉錄制的視頻。在視頻里,張富清兩次開口卻未出聲,最后用洪亮的聲音說:“感謝鄉親們對我的關心,我也非常想念你們,祝愿你們把雙廟村建設得越來越美好!”簡單的話語表達著張富清對家鄉的牽掛。“我們會化悲痛為力量,學習老英雄的精神,一定把老英雄的家鄉建設好。”李志宏說。
來源:陜西日報(記者 高振博 楊露雅)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