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出石門清風來
——淺談馬俊惠先生書法藝術
李振峰
馬俊惠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也是石門書法藝術熏陶成長起來的書法家。
位于漢中褒谷口的石門,迄今已有1900多年。由于漢中獨特的交通樞紐地位,早在夏禹時期的先民們就依山沿河、踐草為徑,開辟了穿越秦嶺、連通巴蜀隴右的褒斜道。在漫長的歷史上,此道時有阻塞、通行艱難。東漢永平六年(63)漢明帝(劉莊,東漢第二任有作為的皇帝),下詔調廣漢、蜀郡、巴郡刑徒2690人來漢中,千辛萬苦,歷時四年,修復了褒斜棧道,工程全長258里。特別是開鑿了世界上第一座人工通車隧道,稱為石門,從此,天險通途,暢達四方。同時,沿路修橋閣623間,郵亭驛置64所,氣派宏大,蔚為壯觀。古人的勤勞和智慧令人衷心欽佩,關于當時開鑿石門的施工技術,至今我等仍是一頭霧水。千余年來,大批官吏、文士的文化情懷和對石門的仰慕,也遠超出我的想象。
公元66年,漢中官府在石門洞南山崖上鐫記了此事,即摩崖《大開通》,稱石門“九年四月成就,益州東去京師去就安穩?!?文字簡樸,書法奇勁。人們穿越天險行走安穩了,卻在歷史上生發了千年波瀾。此摩崖發端以來,人們的吟詠感嘆絡繹不絕,刻于沿途山崖不勝枚舉。這些摩崖石刻,既是漢中歷史和秦蜀古道的珍貴實物,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難得之瑰寶。
1970年,因修建石門水庫,限于當時條件選出了13塊摩崖石刻移存于漢中博物館,即由漢至宋的“石門十三品”。雖出自山野峭壁,但卻譽滿中外。一代代近水樓臺的漢中書者,自然不遑多讓,經年累月,苦心孤脂,青絲白發,窮盡心力,庚續發揚著石門書風。馬俊惠先生自幼就酷愛書法、廣臨碑帖,然而,其書法40年浸潤最深的就是隸書極品“石門頌”,受其影響和引領,構成了他自家書法作品的骨架和靈魂。
同屬石門信徒的我看到俊惠書法的精進,早想寫篇小文,但因他擔任漢臺區文聯主席職務而擱筆。而今他已退二線,我也沒有恭維領導之顧慮了。我對俊惠先生書法藝術的主要印象:
一、習隸不泥古,庚續又發揚。
術業有專攻,世上少通才。我看,隸書是俊惠的主要書體,也是他的書法之基,其骨血根脈就是“石門頌”?!笆T頌”是“十三品”中的大名頭摩崖,刻于公元148年,煌煌626字,依山就勢,宏闊壯觀,堪稱“漢隸極作”。1800多年前,漢中郡守王升(四川籍),緬懷同鄉楊孟文請得皇帝恩準修復褒斜道之善舉寫下頌文,由來自西城(今安康漢陰縣)的書佐王戒書丹并鐫刻于石門洞內西壁,王戒雖不及同期蔡邕等名號響亮,但也確是一位書法高手?!笆T頌”創作于漢隸成熟之時,恣肆奔放,勁拔天真,隸中之草,堪稱瑰寶,我的極簡評語是:飄逸,我認為俊惠隸書藝術的主要特點也正是此二字。
真是功夫在字外。我印象深刻并且為之感佩的,還有俊惠對“石門頌”的認識、解讀和領悟。這一點,在許多臨習“石門頌”的書者中格外突出??』輰懯T筆勢筆意不僅是“黑馬”,還是“良馬”。但是,他始終認為“石門頌”是一座豐碑,自己習練一生也不可及。
他與石門頌,一是結緣早。他上小學時就由老師帶上褒谷口看過摩崖石門頌,一眼結緣,一結半生;
二是臨摹勤。他心慕手追,一臨就是40年。書法本身是個熟練工作,寫某一體書,不經多年習帖是無法表現其點劃線條特點的,更無法做到爛熟于心、駕輕就熟;
三是理解深??』荻啻闻c我談及石門頌,他的表述可集中歸納:石門頌的草,主要指其豪放不羈,用筆中鋒但圓勁放縱,字字獨立而飄逸多姿,結體鄭重又灑脫自然,隸意十足卻生機勃勃。他在《吆馬石門行》專文中寫:“縱觀《石門頌》全篇書法前松后緊,逐步成茂密之勢,字隨石勢,大小錯落,縱橫開闔,奇趣橫生。富于變化,富含感情,不拘一格;不拘繩墨,筆勢縱放;既沖突不斷,又和諧統一?!比绱死斫?,實屬難得;
四是思考多。他說《石門頌》無法超越,因為大氣磅礴、體量巨大、巍然雄渾、凝重厚實、奔放恣意,云云。他對《石門頌》的橫、豎、標、劃、勾、撇、轉折、點姿等,都做了詳細的思考和歸納,可謂難能可貴! 我想,習寫《石門頌》的書者,如果看看俊惠《吆馬石門行》文章(入選了漢中市文聯漢風古韻系列叢書《漢中石門》),一定多少會有同感。
俊惠對《石門頌》的理解領悟至此,其意義已經遠超“寫得像”、“寫得好”等境界了。他的眾多書作,包括草書,或多或少都有《石門頌》的意趣和筆勢,而難以自拔了。這也難怪,行、草、楷本身就是由隸書嬗變而來,悟空本事再大也還是孫猴子。
俊惠書法尤是隸書,瘦勁而古樸,端莊卻飄逸,受到許多人的好評。我的寫字桌后墻上掛的李時珍“呈父詩”,就是多年前請他書寫的。
二、草書講規矩,流暢而有度。
書藝無邊,人生有涯,百事糾繁,才力有限,宋元以來,何曾再見趙子昂!依我拙眼所見,俊惠書藝所成第一是隸書,第二則是草書。我年少時,曾遵父輩囑,學習書法史及一些名家碑帖、專論等,但囿于懶笨,蹉跎歲月而進取甚微,尤是對草書知之甚少,閱之論之,難免失之偏頗。就藝術性而言,草書當屬書法的高端形式,也是一種超越了書法實用性的純藝術書體。
正如啟功先生主編的《書法概論》說:“草書是解散楷體(隸體)并變通其用筆而重新組合起來的字體,再加上點畫勾連環繞,把許多字變得面目全非,讓一般人很難認識它,所以草書作為交際工具的使用價值并不很大;……它的藝術價值卻很高……書家得以熔篆、隸、真、行于一爐,結合這些字體的表現手法來增加寫草書的技巧,在廣闊的領域里縱橫馳騁,極盡變化之能事,使自己的情彩和風格得以充分表現?!痹S多草書佳品都是性情之作,俊惠恰是性情中人,習練和喜好草書,還是適合之選。羲之佳作《蘭亭序》乃乘著酒性而作,還是行書,足見書者精神狀態對書作的影響。更具不確定性的草書創作,書寫人狀態對作品的影響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歷史上張旭、懷素、賀知章、陸游等寫草書酒酣忘我之記述甚多,有“瘋癲”之稱的楊凝式說:“草圣本須因酒發,筆端應解化龍飛”,即是形容草書之作者多為酒徒,乘著酒勁縱橫揮灑,印證作草書時要物我兩忘,心手相應,神融筆端,任情恣性,方可寫出佳品。那么,若是不喝酒,就不能寫草書呢?不然!許多草書大家滴酒不沾。以上幾位名家均是喜酒之人且書藝已達化境,其造詣、勤奮還有悟性、天分,都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書法之草,絕不是潦草亂畫的草,劉熙載說:“草書之律至嚴,為之者不唯膽大,而在心小”。草書雖是龍飛鳳舞,云霞聚散,卻是極講規矩、源流的。
俊惠寫草書,一是出之有據。他20多年來認真習臨懷素、過庭、王鐸等,其作品大都是規矩講究之作。
二是線條熟穩。我多次看他在工作室寧靜習帖。無論何體書法,尤其草書,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不熟練掌握結體、特點和筆法,不具備扎實深厚的基本功和純熟的筆墨技巧,要想篇篇蓮花、筆筆生輝,絕無任何可能。若一意孤行,寫一百年都難有成就。
三是心領神會。草書要寫好,不僅要苦臨法帖、掌握技能,還要有較好的悟性和與書寫作品相應的情緒氣韻。
1800年前,甘肅禮縣走出的大文人趙壹在其名著“非草書”中說:“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丑,在心興手,可為強哉?”俊惠本身學養較好,且堅持書寫前必須先讀懂作品,其意思、精神、特點和作者情緒等都要認真體味,入腦入心,方才下筆,真是難得的良好習慣。四是以隸入草。他的石門隸意已如影隨形,寫書法時想不反映都是難事。恰好,草中有行,行中見隸,既顯情趣和本色,又增加了作品的辨識度。
細看俊惠的草書作品,張旭之狂放,懷素之恣肆,蘇黃之豪雄,似乎欠缺一點,但二王之秀逸、過庭之俊美還是比較明顯的。委婉之中尚有古樸,瘦勁之中但見激越;風雨雷電少,水流花開多;個性張揚少,學人意氣多。
三、自撰又自書,楹聯堪稱贊。
這十來年,看到多處掛有俊惠先生撰書的楹聯,也聽到不少人夸贊俊惠寫的楹聯(對聯)。楹聯多指在廟堂、名勝、宮觀等處所掛的對聯,其含義、書寫和載體材質都比一般的對聯要講究一些。聯語和書法,均屬于文化藝術的范疇,聯語屬于時間藝術(語言),書法則屬于空間藝術(筆墨書寫出來),寫刻和匾聯材質、位置大小、顏色若均好,無論書法是端莊肅穆,或鳳舞龍飛,或古拙樸實,或秀麗勁健,或寧靜飄逸,或豪放雄渾,聯語內容隨著書法具象之美化為詩情畫意,就能給人們以歡愉心情、消除塊壘的舒適感。
俊惠先生的楹聯有何特點?依我所見,樸實而秀麗,飄逸而勁健,并且受《石門頌》的影響,書法結體偏于方扁,一字之中,且有長河短溪、錯落有致,故顯生動多姿、平淡凝簡。行筆之中,隸書的穩健體態和行草書的流暢瀟灑自然融合,我時常于觀賞之中,彷佛感到世上的紛繁變為簡約、生活的困擾化為清風。俊惠年少時即顯露美術天分,初中就以字寫得好,會寫美術大字,還能繪畫裝飾而小有名氣。書畫同源,他的美術基礎,對其書法和近年的現代刻字,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書法作品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寫字是讓別人看的,兩者結合得好,自然就是好作品。近年來,書界絕大多數書者白紙黑字,臨帖寫碑,堅持在筆墨上下工夫,走傳統書法之路,俊惠先生就是這樣的書法之路上的艱難跋涉者?,F實中有的書法作品缺乏辨識度,大多數民眾認不得。我不認同藝術性至上的說法,特別是匾牌、楹聯、條幅、碑刻等還是要寫得讓大眾認識才好,數千年來的書法大家都還是注重于此的。當然,在藝朮領域進行專業性的研討,則是另一回事了。有的作品過于改變筆劃字形,結體過于差次,當不應在推廣之列??』萘晻?0年不變初衷,長期習研碑帖,他的楹聯作品石門為基,博采眾長,結體美觀,養眼易識,受到大眾好評則是應有之義。
他的楹聯作品中,有相當一些是他自撰的。2020年在王蓬老師帶領下我們一起到鎮巴縣興隆鎮,興隆是著名茶鄉、“楮河明珠”。次日清晨,俊惠竟微信給我一次發五副對聯,使我刮目相看。那天上午,他和漢中書法名家王維賓、王景元給干部群眾書寫條幅、對聯等,直到中午12點半方才歇手,三位受到了當地民眾的普遍好評。
四、漢王出才子,好學又勤奮。
俊惠出自漢臺區漢王鎮農家,在生活艱辛之時度過了青蔥歲月。方志載,漢王因原有漢王廟而得地名,雖然地處市郊,名也響亮,但以糧為綱時代,卻因是苕區吃大米難,這里的人們而底氣不足。后隨著水利發展,尤其改革開放以后,漢王滄桑巨變,公路平坦,水渠縱橫,丘陵起伏,各式樓房,煙村平疇,綠樹成蔭,鳥語花香。
生長于斯的俊惠先生多年來一直關心家鄉,積極主動地促進漢王鎮文化事業,我還隨他參加過一些活動,也看到了他和當地群眾的良好人緣。
我認為俊惠先生:一是人生的奮斗者。當年高中畢業,恰逢漢王鄉公開招聘一名文化專干,通過寫文章、寫大字,畫畫等比拼后,他在35名應考者中以第一名順利招錄,后因工作出色,被任命為漢王鄉文化站站長。1989年選調至武鄉區當文化專干,負責指導七個鄉文化工作,他一邊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各種文化活動,還一邊自學考取了本科畢業證。
二是工作的成就者。他先后擔任了區文化局副局長、區文聯主席,他在文聯負責期間,我曾多有接觸。他是一位有激情有能力也很有責任心的干部,他堅持“抓協會促建設,抓業務促成果,抓隊伍促人才,抓聯系促交流,抓獎勵促作品”,文聯工作成效顯著。那些年他積極爭取上級支持,一年一小獎,三年一大獎,特別每三年一次性獎若干項目獎金共達數十萬元,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開表彰會時區上幾大班子領導出席,滿場氣氛熱烈,群情振奮,親身當過觀眾的我對這樣的文化盛事記憶猶新。
三是藝術的攀登者??』菔撬囆g上的多面手,他的寫文章、辦專欄和朗誦唱歌都是拿手好戲,近年現代刻字技藝還突飛猛進。1989年他在武鄉工作時,經常下班后騎自行車進市區,向著名書法家徐毓泉、徐永錫等學習請教,又拜了陜西名家李成海為師。他楷書主臨柳公權,隸書主臨《石門頌》,行書主臨二王,草書則廣博眾長,對孫過庭、二王、王鐸、于右任等典范均認真臨習,書法之路漸行漸寬,作品愈顯老道厚重。
他從事書法藝術有四個特點:一是堅持臨帖。我時常去他工作室,多半遇上他在臨帖;
二是博覽群書。他不光自己愛學習,還告誡徒弟們要多看文史、書法理論方面的書。他的話是對的,不學習、看書少,不知有漢,何論魏晉!蘇東坡說:“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方通神”,晚清學者、外交官、書法家,也是《石門十三品》的大推介者楊守敬說:“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學富,胸羅萬象,書卷之氣自然溢于行間” ;
三是專心探索。他習書40年,隸書、草書也有自家面目了,但其琢磨探索的腳步并未停止。古人云:真書難于張揚,草書難于嚴謹??鬃诱f:“溫故而知新”,書法也當然如此。繼承必須臨帖,作品應有創新。臨帖是根本,創新是活力;
四是交流借鑒。他經常參加市內外的書法活動,主動向別人請教探討。作為文化藝術,因交流而多彩,因借鑒而豐富。
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全省展覽并獲獎,也被國內外一些機構收藏,其中一件還被梵蒂岡大教堂作為藝術品收藏。他說:“自己還是一匹‘駑馬’,要說習臨《石門頌》等,仍感羞愧難當?!?“但我不愿臥居櫪下,胸中也蕩滌著馳騁千里的豪情,仍然想在‘黑白世界’里沖刺一番!” 我相信,謙虛好學且胸有激情的俊惠先生一定會馬不停蹄、勇往直前,再接再厲、步步登高!
作者簡介:李振峰,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顧問、市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漢臺區作家協會顧問。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