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曾看到周燕(燕子)女士寫的《我婆九十五》《綻放》等幾篇文章,有清風拂面之感。我也曾聽市文聯的王蓬先生、賈連友先生和張芳女士三任主席說過周燕,除工作好之外文學基礎還好,文章寫得不錯。這次閱讀了周燕新書《表情》,深感三位主席所言不虛。我總的印象是:文字清新,素材真實,感情細膩,內涵豐富,閱讀之后使我受益。
周燕此書共收錄散文55篇,她匠心獨運、雅氣十足地分為素心、若白、浮休、守拙四輯,以“表情”二字統(tǒng)領,亦是一個好書名。我對“表情”的字意理解是:人或物的表面情況。《辭海》的解釋是:①表達感情;②表現在面部或姿態(tài)上的思想感情。天地萬物皆有感情。人有喜怒哀樂,天有春夏秋冬,地有山川江河等。至于最為復雜多變的表情,恐還是在人世間。
市作協(xié)常務副主席、著名作家丁小村先生從文學藝術的角度說:“表情,它帶著某種象征意義,可以是我們時代的不同表情,也可以是我們人生的個性化表情——作家生活在某個時代,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文字中透露出屬于自己時代的信息,展示著各種各式各樣的時代風貌……少不了迷茫與困惑、痛苦與憂傷、思考與拷問……如同各種轉瞬即逝的‘表情’——進入文學,就量觀為鮮活的文字、個性化的書寫。”以上是小村先生為他主編的《天漢文萃》(共九本文集)所作總序文中的話,總序文題目是“漢中散文的N種表情”。小村先生認為周燕女士散文集《表情》是“既有煙火氣,又有時尚味兒,既有知識女性的理性思考,也有年輕女子的生命感悟……這使得她的散文具有了獨特的文本特質。讀周燕的散文,能讓人慢下來,像是在小街深巷,聽一曲優(yōu)雅純美的小提琴曲。”我的感受接續(xù)如下:讀周燕的這本散文集,看到這三十幾年來社會的變遷進步,看到我們這個城市的凡人生活和感受到濃濃的溫情馨香,能凈化心靈、消除塊壘,更加熱愛生活,更加關愛善待家人、他人,還有自己。
文章滿是真性情
書中第一篇文章,是從苦澀往事開始的。一看就撥動了我的心!作者文字非常簡略,些許節(jié)點構成一部反映半個多世紀的人生悲劇,似是一部電視連續(xù)劇的腳本核心或是故事梗概。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年輕的女主角與心儀的男教師喜結良緣,有了兒女,后迫于形勢怕影響男教師上進而離婚,女主角一輩子含辛茹苦,之后悲戚離世。在使人同情唏噓之時,作者說,女主角是她的外婆。作者又接著寫:“好在,總有一天,會笑著說出那些痛苦吧。經歷不凡,云淡風輕。”這段簡練表達,引起了我許多遐想。
《向死而生》這篇短文,寫了90多歲親婆自己穿脫老衣、電影《八佰》壯士慷慨赴死,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死亡定義、教育界幾個同學懷念校長和捐獻遺體換活四個生命的8歲女孩。作者用非常簡樸的文字,把生與死寫的云淡風輕,把生存的意義和向死的價值表達得直截了當,雖輕輕說出,卻發(fā)人深省。“生的意義在這里超越了血緣,超越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人世間,你曾為他人真誠無私的付出過,有人記得你,死亡也就與你無關。”“因為熱愛生命。所以尊重死亡。”讀到這里,你能想到是一位青年女作家的話嗎?她寫事至此有感而發(fā),直率不輸須眉。并且,讓我感受到了莊生夢蝶的氣息。
作者在《另一種相逢》文中寫了97歲婆婆患病,堅持不去醫(yī)院,卻還艱難行走,還說:“不要管我,能走我就要走一走,越不走就越走不動了。”近百歲的老人,一面艱難地盡力而為,一面還為別人考慮,“她總說:‘對不起你們啊,這閻王又不收,拖累你們啊。’”這樣的老人,值得尊敬。平淡對待生死,直面天道輪回,看重情分緣分,善待家人他人。我看到了作者的直言相告。
作者心筆合一,寫的都是眼睛所見、親身所歷、心里所想,《表情》一書55篇文章始終如一,無需讀者猜想、置疑。她的《陽光里》寫了作為教師的母親對待學生耐心細致,“帶學生去食堂吃飯,她會把第一碗端給學生,她會把第一塊肉夾給學生……一天24小時,她多半時間都給了學生給了學校。有時路上碰到畢業(yè)的學生,……說著他們的學生和生活,她總是和顏悅色的寬慰或夸獎,滿眼的寵溺,滿臉的滿足。一邊的我覺得自己才是個局外人。”“……而今,我早已化成母親心眉中的一道皺褶,逐年增多,逐年加深……終將和她一起老去。”
作者文字寫得很精煉、精彩,我想起了許穆夫人:“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詩經·載馳》)我喜歡她語言的節(jié)奏,很少高山峽川、大江長河模樣,多是俊秀丘嶺、跌宕小溪,不急不慢,一目了然,伴有青樹彩花,使人賞心悅目,加之結論直白,健康雋永,能使人讀之受益,增添力量。
作者寫作堅持“不虛美,不隱惡”,如文中憂苦一生的外婆、《矢車菊》一文中的老毛頭、《中單元三樓右手》中的馮老師、《海底微光》中的抑郁女孩、《凡人曲》中的李大廚、白老二、門師、《溫泉老楊》中辛勤無言的老楊等,作者用清晰的語言質樸再現場景,用直白的語言傳達感受,使人在閱讀之中能引起共鳴,產生懸念和生發(fā)聯想。根本原因是什么?周燕在第50頁《綻放》文中說:“憑什么,憑兩個字:真實。”
作者寫自己父母長輩和兩個兒子也很真實。無論高官巨富,還是凡人平民,都有父母子女、親朋熟人,大體上都屬于帶有人間煙火氣的蕓蕓眾生,誰都能成為作者或是作者的寫作對象。同時,都有自己的處事原則和待人之道,也都有喜怒哀樂、恩怨情仇……能真實地反映出生活中、人世間的真實場景,并使讀者能在情節(jié)中看出作者的傾向,這種傾向還是積極、健康、向上、進取的精神,那么,我認為就是好文章了。從這一點來看,《表情》書中的文章就屬此類。
小事情有大道理
周燕的文章基本都是記述散文,記人記事、寫景寫物、人為主體。從97歲的外婆到自己的大寶、二寶,還有抑郁女孩、火鍋店里的情侶、左鄰右舍的阿姨、老肖、小軍等,賣胡蘿卜的10歲小女孩、擺書攤的眼鏡爺爺、賣甜餅的老板夫婦,等等,讓我們看到一個五光十色、炊煙繚繞的生活情景。每一個人都一樣,也都不容易。我記住了周燕在火鍋店的感悟:“我們誰不是看客,誰不是在別人的戲里看自己,在別人的戲里流著自己的淚?我們誰又不是他人眼中的戲中人。”
作者寫的大多平常人的生活狀態(tài),邊敘邊悟邊議,所議都是大眾的、普惠的道理,不是個人的淺吟低唱、患得患失。她在《我婆九十五》文中寫:“婆笑了,‘瓜女子,這錢掙得多不如官做的大,官做的大不如活得久,這活的久不如活得高興的。’”真是有道理,再大的貪官也不可能活得高興啊。《向死而生》一文中寫:“明知有死無生,卻毅然決然地選擇赴死,不過是為了讓自己的死換來更多人的生,換來多一份希望與光明。沒有戰(zhàn)士們的向生而死,何來百姓們的向死而生?而那些死去的戰(zhàn)士們又何曾不是雖死猶生。”“那個捐獻遺體的8歲小女孩,四個生命被她點亮,她在4個家庭里得到了重生。”“生的意義在這里超越了血緣,超越了親情、友情和愛情。人世間,你曾為他人真誠無私的付出過,有人記得你,死亡就與你無關。”“因為熱愛生命,所以尊重死亡。”看到這些文字,是我原來沒想到的。這些道理恰恰是我們現在的國家民族很需要的精神。
怎么對待父母?作者在《倉促至中年》文中寫道:“隨著時光,無能為力的事情越來越多。父母日漸老去你無能為力,看著他們被病痛折磨,你無能為力……什么孝順,順就是孝。”這話是對的,我兄弟姊妹7人,老母親最后幾年糊涂了,始終認識的子女只有我一個,可能是我注意“順”,不唱反調。
怎么對待子女?燕子寫道:“還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吧,不埋怨、不竊喜、不奢求,重要的是看到努力、看到成長,至于結果,就順其自然吧。與其非要把孩子打磨的符合社會的標準,還不如看到他的獨一無二,看到他的珍貴和他的獨特。珍惜和孩子的共同成長的每一刻,愿孩子們平安健康,愿他們有一天能成長為他們喜歡的模樣,積極健康、有自由、有光芒……”真是社會學家的金玉良言。
人們常常回首過往和反省人生,燕子也是,“歲月洗盡鉛華,我更愿意懷著一顆淡然的心,去面對人生風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是所有付出都會有結果,很多時候事與愿違才是人生常態(tài)。但一切都不是最糟,不是嗎?活著,就會有路可走。撲面來的風,飄來的花香,晶瑩的露水,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一樣。”
燕子的《綻放》文中說:“需綻放的不僅是容顏,還有我們的生命狀態(tài)啊。”《悅己者為王》中說:“我們都要學會愛自己,避免過度犧牲掉自己的自由、獨立和幸福。當然,愛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在不妨礙和踩踏他人的基礎上,探尋自我的創(chuàng)造價值。”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我不是同意,而是認為很好!
《吳阿姨》文中說:“至于心靈深處曾有過的掙扎和彷徨,思怨和情仇,不須揮手,早已隨了歲月的煙云,潛入時光的河流。”
《流光碎語》文中說:“沒有什么真正可以重來。也許這就是生活。我們學會低頭、妥協(xié)、放棄、接受……時光悠悠,青青漸老。殘留在掌心的,還有多少?”
作者用簡單的語言寫了洋縣蔬菜基地東聯村,回憶了十多年前的女同學和她媽媽做的豆腐燜肉,還有蓬勃的大片蔬菜。用精煉而靈動點名式的描寫了今天的綠色蔬菜,如豆角、包菜、萵筍、芫荽、冬瓜、刀豆、葫蘆……還有種藍莓的劉總、李總和朱支書,讓我們看到了人杰地靈、生機勃勃的一方熱土。作者還有感:“這里處處昭示著一株普通的蔬菜的虔誠和尊重,東聯村人把自己像蔬菜一樣種進泥土。在蔬菜的世界里,他們是技藝高超的園藝師,連最為樸素的種子也能綻放出誘人的色彩。……他們幫助一株株翠綠的生命,去圓滿自己美麗的一生。置身在東聯這偌大的菜地里,你能讀出每一棵蔬菜的安然和幸福。這些叫做蔬菜,在東聯演繹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機。”萬物有靈,萬物有情。作者寫事及人,寫景抒情,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周燕的文章,記事、寫人、聯想、感悟,百花齊放,一派生機,寫景、詠嘆,詮釋真實。有形散、神不散,也有形散、神散而心不散,生動、活潑的凡人小事中,我能感受到用處很大的道理。好似,有莊子的氣息,還有老子的深沉提示。
讀此書我受益的還有,寫魚腥草、馬齒莧、椿芽、芫荽的食用,烙餅、蒸米粉肉的過程,讓我的廚藝有了直接地提高。
平淡卻有好格調
凡文化藝術,無論詩詞歌賦、戲劇、曲藝、小說、散文,均存在文風、格調的問題。一百年前的大文人王國維說“散文易學而難工。”散文可以隨便寫,但要寫得好確實不易。唐宋兩朝幾百年文化燦爛,大家公認選出是八大家。
我對散文格調的理解就是指作者的人品、個性、才情、知識等在文章中的綜合表現。由于散文內容是以真實的各種因素為基礎,故此,也是不容易作假的一種藝術形式。缺乏內容、小題大作,一味的、過分的講究辭藻的華麗,或者過分地抒情甚至煽情,或單純宣講政策、原則,都是很難得到讀者認可和好評的。散文家余光中認為:“散文是一切文學類別里,對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類,譬如選美,散文穿的是泳裝。散文無所依憑,只能憑自己的本色。”周燕寫的《雙城記》,充實、直率,寫先生寫兒子,寫“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是啊,十幾年都是“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濤《名媛詩歸》)。
傾向是通過情節(jié)來體現的,格調高低是讀者通過審讀作品來做評判的。文風樸實值得稱道,而格調高雅則難度要大一些。
《表情》一書使我看到了鮮明的個性。周燕50余篇散文,有寫外婆、奶奶、父母、分作兩地的自家和兒子,有鄰居、同學、理發(fā)師、擺書攤爺爺、嚴厲老師、愛喝酒的老肖、吳阿姨、減肥的女孩青青、李大廚、溫泉老楊等,還有寫物的如《民間草木》《看樹》《老屋》等,寫景的《在雪地上打個滾》《一城青山半城仙》《紫柏山行記》《春訪上元觀》等等。我看到的是別具一格的景致,各色特異的表情,沒有大同小異,沒有似曾相識,都是活靈活現的這個人、這個事、這個景,基本都是“不刻意為文,遇有可記,隨筆寫點”(現代學者呂叔湘說蘇東坡隨筆)。
《表情》體現了良好的語言風格。敘事描寫真實與否,形散不散神散不散,表達自己的判斷和見解、思想感悟與否,一切都要以文字語言為基礎為載體。文學的土壤是社會,散文的搖籃是生活。作者給我們再現了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和景,靠的就是語言。周燕散文的語言大多都是率性而為、隨性而發(fā),不為世風流轉,不為時論所累,有自己的實話實說,一派誠實天然。當然,還有女性的眼明心慧,而幾乎見不到纏綿多思、猶豫徘徊。在《人生若只如初見》一開篇,“愛情最初是什么模樣?曹植在《洛神賦》中寫到: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知識女性的才情風范撲面而來,隨即,“我要講述的是經歷不是故事。她太年輕了,連初潮都沒有來”。剛表現出的女性浪漫主義立馬成了直白的現實主義。“一個長袍馬褂,一個碎花裙旗袍,輕挽手兒漫步于河畔、田坎;夕陽遍染的小院,一個坐拉二胡,一個托腮聆聽;他教她識字、畫畫,她為他端茶遞水……”“那些初識愛情與甜蜜啊,給情竇初開的她打開了太深的烙印,影響了整整一生。”這些表述,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一個多么令人歡欣鼓舞的年代。”一個特定時代展現給了我們。“在收拾外婆的遺物時,大家在箱底發(fā)現了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上面是一個美麗羞澀的女子和一個神采飛揚的青年……”作者用三千字寫了她外婆一生和介紹了三代人,精心地用幾個節(jié)點和準確的語言講述了令人沉重和唏噓的往事。至于讀者閱讀后心思的沉重,作者是想到了的,只見筆鋒一轉,“經歷千帆,云淡風輕。”我感覺這一篇文章的分量是很重的。
直率、開朗、活潑、樸素、清新、明麗、詼諧是周燕散文的語言特色,當然,也是風格之美。“雙城記”中寫“二寶早先去了對高鐵的新鮮感,一搖就睡,兩個半小時,正好睡一覺。”“等一人,擇一城,終一老,伴一生,多好。”“我一定要感謝我的兩個媽,沒有她們的挺身相助,犧牲自己悠閑的晚年時光,我們怎么也不能弄妥這一大攤雞毛生活。”這是直白樸素的語言。“喜歡一個人,只需一時的勇氣;而守護一場婚姻,卻需要一輩子的傾盡全力。”這好像又是哲學家的語言了。
《吳阿姨》一文也是頗見格調的。鄰居吳阿姨的兒子是愛打籃球的小軍,曾為彩禮母子大吵,小軍的媳婦也曾給小軍大發(fā)脾氣說:“倒八輩子霉才會嫁給你!”后來歸于平靜還皆大歡喜結了婚,十多年后見到吳阿姨一家,“她依舊胖的富足,胖的安心。只是頭發(fā)已花白,在風中輕輕地舞。身邊一個十多歲的男孩喊她‘奶奶’”。作者的筆沒有停留,又寫:“像所有的家庭,平淡、平和,我想這或許就是最幸福的預告。至于心靈深處曾有過的掙扎和彷徨,思怨和情仇,不須揮手,早已隨了歲月的煙云,潛入時光的河流。曾經,誰被你愛過又被你恨過,在唯一永恒的時光面前,如此可笑又微不足道。”多么豁達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多么積極向上的生活哲理,不是出于老子、莊子,而是燕子的心聲。
我喜歡作者的《中單元三樓右手》,這是有戀舊情結的作者住過十一年的教師家屬樓房,5篇小文都很耐品讀。在這套房中,當時還小的周燕有了自己的居室,小姑娘用心做了布置,后來家里有了電視機、洗衣機,爺爺買了一瓶“可口可樂”來看孫女、小姑娘認定爺爺是世界上最好的爺爺。幾百字的短文,我看到了時代的印記。那個時候經濟條件較差,但良好的人際關系卻使今天的人們心生羨慕,鄰居互送西瓜、餃子等親密交往是當時常態(tài)。退休的女馮老師當門衛(wèi),瘦小寡言但善良勤快,作者帶兒子到舊房看過,留下了“故園無故人,回首皆別離”的感嘆。書中還有幾篇憶舊文章,如寫爺爺帶周燕看戲、母親帶她去看老屋,幼時自由度很大的日常玩耍、過春節(jié)的穿新衣、拜年、壓歲錢、放煙花等,她寫爸媽的文字打動了我,我也曾拉著女兒看過煙花,至今想來,心有暖意。《二月二,爆米花》寫得非常生動,漢中農村集會很是熱鬧,爆米花的過程寫得活靈活現,爆米花的香味伴著裊裊鄉(xiāng)愁撲面而來。
在《表情》書中,我看到了那個物質缺乏、貧窮為榮的年代,盡力關心教育學生的老師、友善相待的街坊鄰居、路人,熱鬧非凡的農村集市,各種低廉但受追捧的手工食品、變著法改善的吃穿用度,還有窮卻愈堅,不墜青云之志的各色人等。今天,上述情況大部分隨風飄逝,并且,不是拿錢就能買到的。
作者在《海底微光》中講述她曾經誤解了一位患抑郁癥的女性,后來她為自己的誤解十分懊惱?,并抒發(fā)心聲:“不要輕易指責他人的脆弱,每個個體生命成長軌跡不同,遭遇不同。未經他人苦,莫說他人不堅強。”“一個成年人必須為自己負責,除了你自己,沒人有義務為你負責。”“一個人成熟的標志,就是不再把負面情緒傳遞給身邊的人。”作者難抑感情,毅然說:“把負能量帶給無關的人是罪。”
作者記了一個男學生割腕(所幸獲救)和一個自殺女孩太讓人痛心的遺書,結尾時說:“人生只有一種取向,那就是心之所向。即使那是另一種,又有什么關系。”
記述但見意境美
所有文化藝術都有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散文也是一樣。古往今來,作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多少優(yōu)美散文長期流傳,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般的滋養(yǎng)著中國人的靈魂,生生不息地打動著、感化著世道人心。
許多散文之所以能推動真善美、升華人們的精神境界,之所以受到大眾歡迎和好評,不光是言辭華美,更是一些知識、智慧、思想的展現,有一種凈化靈魂和引導精神的崇高力量。那么,上述作用怎么在文章中發(fā)揮出來,重要的就是意境。
“意”應是作者的思悟,“境”是形象思維構織的具象圖境,兩者水乳交融、和諧一體,即為意境美。意境應是作者主觀與客觀的結合統(tǒng)一,從而以文字藝術抒發(fā)作者思想情感,作品也就有了詩情畫意。
我看周燕的作品后認為,她應該是一位“本色”作家。那么,《表情》這本書的意境美在哪里?
一是地氣美。地氣即鄉(xiāng)土氣、泥土氣,主要指不脫離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不脫離基層民間,真實地寫人、寫物等。《表情》中直接寫到泥土的有十余篇,如90多歲婆種花養(yǎng)草、老爸的院子種菜、種樹、養(yǎng)魚羊豬鵝等,還有街巷、舊街、老土屋、集市、村里看戲,等等。還寫了鄰居街坊、操場、書攤、理發(fā)店、火鍋店等人和事。絕不能小看泥土,包括山川河流。老祖宗講:“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著名作家王蓬老師講寫作就得腳踏實際、深入生活,認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注重細節(jié)。著名散文家、詩人李漢榮老師說:“文無地氣則無味,詩無地氣則無韻,人無地氣則無情。”《表情》中作者所寫的眾多凡人俗事,我看到了難得的善良、淳樸、正直、樸實的精神品質,這是十分可貴的,恰是我們這個社會很需要的。市文聯組織作家到略陽農村調研采風,要求寫出“沾泥土、帶露珠、有溫度、有厚度”的作品。周燕參加并寫了《春江水暖——略陽行記》,寫了白雀寺鎮(zhèn)蒿壩村的脫貧致富帶頭人的一對年輕夫妻,寫了高山貧村淡家溝人的艱辛奮斗,寫了開朗積極的徐家坪鎮(zhèn)朱兒壩村的女村長周婷,寫了橫現河鎮(zhèn)跑馬村的回鄉(xiāng)種兩千畝核桃樹,帶動鄉(xiāng)親致富的女大學生馬芳萍。周燕難抑激情,對努力脫貧的人們表示敬意,認為“他們正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筋骨。”脫貧攻堅“無疑會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的記憶。”看得多次到過略陽的我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二是構思美。形散,指散文寫作格式上沒有嚴格的限制,但也不是簡單的看到啥寫啥,寫到哪算哪。一般來講應有一條主線,有主題思想,細節(jié)則從容表達,娓娓道來,作者的看法、思想從簡單平實的詞句中展現出來。我認為構思就是解決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表情》這個書名和書中大部分文章就構思得好。《小巷深處》由4篇短文組成,小巷不長,亦無名氣,卻是作者生活了18年的地方,人有幾個18年呀?這也是她記憶最深刻、牽動情感的地方。她寫了巷子兩邊和學校里的梧桐,遮蔭和讓她滿眼綠色、還有月夜的樹影,已滲入她的生活。后來叫花子取暖烤火,燒得一棵梧桐樹焦黑了半拉,她還看到過一個高個衣衫襤褸的叫花子,情景留存在心中多年。《沒有陌生人》寫了她當小學生時的幾件趣事,很是生動。還寫了左鄰右舍,表達了“似乎只要太過美好,就意味著難以長久”的體會。《表情》中,她寫了舊街、土丘、吳阿姨、老人和冬天賣菜十來歲小姑娘的表情,感嘆青春、善良和生活的不易。作者把留壩紫柏山單寫了一篇,還有一篇寫她兩歲時在張良廟照片和縣城特色、老街掠影、青山安神等,對到略陽進村入戶的幾個鏡頭式描寫,我都留下了很深地印象。她的《春訪上元觀》,文字很精干簡樸,很有滄桑感,婦人笑罵小孩、吃飯婦人親熱招呼等,展現了很好的構思。
三是語言美。周燕駕馭和使用文字語言有很好的基礎和能力。用詞準確適當,語句精煉干凈,描寫生動傳神。她寫《天真作少年》中六樓(無電梯)對門近90歲的林老師老兩口“每天下樓買菜扔垃圾哩,忙都不讓幫,佯怒:不要仗著你們年青就剝奪我們老年人鍛煉的機會。”林老師羨慕院子小伙子電動車說:“這個有意思,這個好啊!小伙子,能不能讓我試試?小伙子一愣,飛速逃離,大聲飛來兩個字:‘不敢。’林老師急了:‘我給你寫個保證,責任自負。’”“他們是江南人,五十年代大學生,下放到漢中做了一輩子老師,再未歸。”她的文章句式長短結合,錯落有致,富有變化,節(jié)奏適中,明麗、樸素而間有詼諧。多用白描,動靜結合,帶有時代和地域特色,很是生動形象。
四是哲理美。一位外國文人說過:“真正的散文是充滿詩意的,就像蘋果包含著果汁一樣。”周燕的散文讓我感嘆:她在司空見慣的社會生活的大海中,憑著她的觀察、思考和才華,擷取到最美麗的生活浪花,并從中發(fā)現和提煉耐人尋味的各種哲理,往往能使讀者受益。
哲理,是古今中外人們思想的感悟,理念的凝聚,能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和熏陶人們的思想精神,推進人的內在品質得以凈化和提升。本色作家周燕也是性情中人,善于觀察和思考,注重把真善美的主線自然地貫穿到作品的各個部分,融合于情節(jié)的細致描寫和精心刻畫,以此來由“形”見“神”、以“神”統(tǒng)“形”,這個方面,我認為她做得很好。其作品,接地氣而少虛氣,有雅風而少俗氣,形神兼?zhèn)洌龤獬溆簧傥恼逻€使人回腸蕩氣。
一般文化人無法做到余光中說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但也可以寫出真實的寶貴的情感。周燕寫給兒子:“不管你走多遠,當你回頭時,在路的盡頭一定會有一個人,朝你微笑,向你揮手,那就是媽媽。”天下母親可能都認同此話,父親也認同。
她說土地:“我們睜眼看到的是天空,可托起我們身體的永遠是土地。”她說善待自己:“尋找與建立,對生命的探索必須由自己完成。”她寫魚腥草:“人很容易會習慣,會在習慣里越陷越深。年齡越大,越是這樣,越是不容易改變。”我對這話深以為然。她說人之間:“可以保留,可以不接受,也可以排斥,但請不要輕易傷害。”她記述了略陽山村的小夫妻、老支書、女村長、女大學生和真心扶貧的干部之后寫:“我們在感動之余,更心存敬意。他們極其平凡,卻又有著不平凡之處。而他們正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筋骨,催生血肉,催生動力。”我到此停筆,再錄就是“燕子開示錄”了。
我雖然被周燕的《表情》感動著,也努力尋找了兩點不足:一是有些文章中的感悟提煉與記述描寫相比較顯得稍多了一點;二是個別文章如《青春坐標》《白衣飄飄的年代》二文,若補點實例,并添點記述文字,也許會更加豐滿、立體一些。
周燕以女性那既剛又柔的筆端,讓我看到了真實的、豐富的社會生活,還有作者那善良的、陽光的內心世界,也感受到了作品以善化人、鼓動積極生活的一股力量。
此文寫罷,臨窗遠眺,雨過天晴,隨風飄來陣陣荷香。
【作者簡介】李振峰,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市國學研究會顧問,漢臺區(qū)作協(xié)顧問。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yè)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