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各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及有關單位申報推薦,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組織專家評審論證,在公示后于近日確定了“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劃”2020年度戲曲專項扶持項目入選名單,陜西共有三項目入選,其中,漢中市南鄭區桄桄劇團申報的傳統劇目《山神廟》《擋馬》入選。
文化和旅游部對所有入選項目給予經費資助,扶持經費統一撥付所在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由其負責將經費撥付有關項目執行單位。項目執行單位需按照有關規定依法繳納相關稅款。
各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負責監督有關項目執行單位嚴格管理使用項目經費,專款專用。同時,要加強對所屬各項目執行單位的指導和協調,及時跟進項目進展情況,在項目完成后按時報送項目成果及經費結項報告。
背景鏈接
漢調桄桄是陜西九大劇種之一,也是陜南最大的劇種,屬梆子腔戲。為西秦舊地的“西秦腔”,于明成化、正德年間先后傳入漢中市的洋縣、南鄭等地,與域內文化整合而形成的一種地方劇種。其唱、白吐字歸韻,均以漢水流域語音為基礎,并吸收了當地民間音樂的基礎上,逐步衍化為地方聲腔,唱腔、表演和伴奏具有漢水上游文化特色。形成了以洋縣、城固為中心的東路桄桄和以南鄭、漢臺為中心的西路桄桄。建國后正名為漢調桄桄。漢調桄桄曲牌,據查約200余種,另存鑼鼓打擊樂曲牌138套。其傳統劇目達1500多個,已搜集723個,其題材上自三皇,下迄清末,歷代均有;體裁多樣,有正劇、喜劇、悲喜劇、耍戲等;表演形式齊備,有文戲、武戲、唱工戲、做工戲和演做并重、文武兼備的全行當戲。歷史上漢調桄桄班社足跡遍及安康、關中、川北、隴東南、鄂北、兩廣、滇黔藏高源等地。日前,僅分布于南鄭縣和洋縣部分地域。
陶和清
男,漢族,生于一九四0年,南鄭縣協稅鎮人,小學學歷,三級演員職稱。一九五一年參加南鄭縣桄桄劇團至今,演文武小生,在演出中為主力演員,曾在省市匯演中獲獎,先后任演員隊長、劇務股長、武功教練、藝委會副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曾任南鄭縣政協第五屆常務委員,漢中市戲劇協會副主席、省戲劇協會會員,省文化廳頒發“從事戲劇工作四十余年耕耘成績卓越”榮譽證,被聘為漢中市戲協顧問。現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漢調桄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