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行15分鐘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圈,居民足不出圈,就能買菜、就餐、辦證、繳費、看病、縫衣服、修家電……時下,這種便捷的生活在市中心城區不少社區實現。15分鐘便民生活圈,散發出濃濃的城市煙火氣,讓居民“家門口的幸福”可感可及。
便民服務點 方便居民小修小補
曾幾何時,街頭巷尾時常能聽到“磨剪子搶菜刀”的吆喝聲,手藝人走街串巷將小修小補送到千家萬戶。如今在市中心城區部分街道上,也出現了固定的小修小補攤位。
在益漢路南側,9位身穿統一紅色馬甲的裁縫在車流如織的街道邊踩著縫紉機。“之前露天經營,遇到下雨天就不方便出攤了。去年漢中路街道辦事處漢中路社區為我們搭建了雨棚,再也不怕日曬雨淋了。”攤主杜秀萍是一名下崗職工,在這已經營了24年,積攢了一批忠實客戶。“不出攤位費,出攤時間自由,只要愿意干就有收入。”
“去年以來,社區立足居民生活需求,以步行15分鐘為范圍,聯合第三方公司,創建了小修小補街區,既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保留了街區特色。目前這里有攤位9個,攤戶年收入約2萬元。”該社區副書記趙鑫說。
社區醫院 健康“守門人”就在身邊
湯女士是東關社區一位獨居老人,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每日要服用五六種藥。看著眼前各種各樣的藥,她犯了難,如何掌握好用藥時間、需要注意什么、怎樣才能科學合理用藥?她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說起自己的困惑。醫生耐心地將用藥時間和注意事項一一列在紙上,并向她提供了如何調理身體的專業建議。“原來每隔半月都要去三甲醫院配藥,排隊、掛號非常麻煩,現在問診、拿藥都在社區‘方便門診’,不僅方便而且便宜。”湯女士說。
湯女士口中的“方便門診”是該衛生服務中心為了方便居民就醫專門開設的,主要提供便民開藥服務,還對60歲以上老人實行免掛號,為高血壓、糖尿病病情平穩患者開具長處方。
這個社區有居民4.5萬人,醫療服務需求大。該衛生服務中心根據群眾需求,不斷開展新的醫療服務內容。“去年11月增設了中醫康復室,提供針灸、拔罐、中醫定向透藥療法等服務。針對去年秋冬季節呼吸道疾病高發,我中心及時提升診療能力,提供支原體抗體、流感抗體、全程C反應蛋白檢測,讓居民最短時間拿到檢測結果,及時得到針對性治療。”該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趙建濤說。
持續提升對常見、多發病癥的救治能力,與上級醫院建立醫療聯合體,保證重癥病人及時轉診;設立全科醫學科室,縮短就醫時間,降低就醫難度;堅持周六、周日安排醫務人員值班……每一次改變,都是該衛生服務中心積極落實便民惠民服務措施,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提高群眾就醫滿意度的生動實踐。
黨群服務站 創新打造惠民綜合體
3月29日,走進湯房社區清水灣小區大食堂,飯菜的香味撲面而來。明檔里,爽口的涼菜、可口的熱菜、香噴噴的米飯供居民選擇。
該食堂2022年開始試營業,面積約500平方米,設有包間、卡座區,承接小型家宴和聚會,可容納150人同時用餐,還配有中央空調、有線電視、無線網絡等。
食堂負責人邵麗告訴記者,食堂的場地是小區免費提供的,不收取租金,為的就是讓前來就餐的居民享受到低價美味的餐食。食堂的飯菜價格相比外面便宜不少,素菜3元一份,葷菜小碗5元、大碗10元,夏天還免費提供綠豆湯。
這個小區還建立了黨群服務站,打造智慧“云平臺”,構建“線上+線下”智慧小區格局。服務站除了兒童樂園和健康體檢區,還布置了書畫區、學習講堂及休閑區,針對居民及企業需求,開展急救培訓、普法宣傳、文藝演出等活動。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