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漢中市委書記方紅衛
“‘十四五’時期,我們的預期目標初步設定為:生產總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同口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7%以上、6%以上、9%以上、8%以上、6%左右和11%左右。”日前,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漢中市委書記方紅衛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指標的設定,基于兩個方面考慮:一是兼顧了量質齊升的需要,主要預期指標略高與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有利于引導全市上下把精力集中到加快發展、提質增效上來;二是體現了“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就是要通過五年的接續努力、追趕超越,實現經濟總量提占比、主要指標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收入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標。
據悉,“十四五”時期,漢中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為主題主線,推動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聚焦區域中心城市、生態經濟強市、幸福宜居名市“三市”建設目標,打造學研、旅居、醫養、興業“四個在漢中”做靚城市品牌,實施制造業升級、新興產業提速、幸福產業突破、現代農業增效、產業融合創新“五大工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交通商貿物流、科教文化、旅游集散、金融服務、農產品和中藥材生產交易服務“六個中心”提高漢中區域城市首位度,全面提升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奮力譜寫漢中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目前,漢中全市已謀劃儲備重點建設項目933個、總投資1.17萬億元,“十四五”計劃投資8658.6億元。漢中將以脫貧攻堅的精神抓項目抓招商,市縣四大班子成員、相關業務部門要保證不少于一半力量參與到項目工作中,以高質量的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五大工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優存量、培育新興產業擴增量、做大支柱產業強支撐,構建具有漢中特色現代產業體系。
同時,漢中將用好“5年過渡期”政策機遇,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等長效機制,確保不出現規模性返貧。加快鄉村振興,培育壯大果畜漁等區域主導產業集群,做靚“味見漢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進鄉村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和建設行動,鼓勵各類人才向基層流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方紅衛坦言,漢中市產業體系、產業要素、產業生態、產業結構仍處于成長期和調整優化期,產業鏈條短、抗風險能力不強,缺少支持創新創業的社會化服務平臺,同時漢中市產業鏈堵點、供應鏈斷點不少,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尚未有效破除,融入新格局有許多必須邁過的坎。“縱觀內外部環境,難和險在增多,但時和勢總體有利。我們將始終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發揮好區位、產業、生態等比較優勢,扎實辦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方紅衛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說。
接下來,漢中將搶抓“三新”機遇、扛牢“三高”使命、發揚“三牛”精神,推動漢中“十四五”發展量質齊升、追趕超越:
一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提質效。全面準確完整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堅定走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之路,以生態為經濟賦能,以產業帶動就業,以發展保障民生,加快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創建國家循環經濟建設示范城市、秦巴幸福產業示范區、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基地,在生態驅動發展上探出新路、形成特色。
二是融入新發展格局拓空間。主動融入長三角、京津冀、西成渝等經濟圈,加強與國內主要增長極牽手互動,將先進地區的技術、人才、資本等,與漢中的產業、市場、文化等嫁接融合,促進全方位開放合作;準確把握投資和消費、產業和創新的關系,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現代制造業,升級優化服務供給,以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滿足和創造新的需求。
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增動能。把壯大產業作為根本途徑,夯實壓緊市縣“鏈長”責任,“一鏈一策”制定專項扶持政策,提升產業規模、推動產業升級;把創新作為核心動力,搭建園區、金融、服務等平臺,依托陜理工建設創新港,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服務體系和“產業+科技+金融+生態”發展模式,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鏈合,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
本站轉載內容均已標明出處,為分享傳播之用,非商業用途。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